饥荒食谱 风味怎么做 食谱图片
你知道哪些农村野菜做的美食?
身为90后农村人,小时候吃过很多地里的野菜,前段时间还吃了;
1.马蜂菜(马齿苋)
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能降低血糖浓度、保持血糖恒定,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。它的吃法有很多种,焯过之后炒食、凉拌、做馅都可以。如大蒜拌马齿菜、马齿菜炒鸡蛋、马齿菜馅包子、马齿菜粥等。
2.野艾蒿,我们这里叫蒿蒿kuo
用于少腹冷痛,经寒不调,宫冷不孕,吐血, 衄血,崩漏经多,妊娠下血;外治皮肤瘙痒,脱皮。
3.婆婆丁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蒲公英
出生在60年代的农村孩子,还记得挖过的野菜名字吗?
我是50年出生的,经历了农村土改复查,互助组,农民初级合作社,合作社,高级合作社,直到58年农民私有土地全部无偿地拼入集体,成为集体土地所有制,成立人民公社。58年至59年吃集体大食堂,砸锅,盆,碗等家什捐铁给国家大办钢铁。59年的***到下半年就不能支撑下去了。60年至63年我国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。
那时的我们是十来岁的小孩,吃的野菜较多多过几十种已经无法叫出来了,但还记得的有辣黎根,黎蒿根,铁凌角,榆树皮,黄花菜,紫微菜,野麦,米糠,野宛豆叶,田菜,湖露蒋,野机头,地菜,马菜汗,地大菇,野菇子,野嵩叶子等!
不说出生在60年代的农村孩子,就是关中40年代出生的农村娃,经常在地里挖野菜。说是野菜其实是人可食用的野草,有许多被专家认定为是药食同源的中草药,食之可治病健身。
地儿菜——是春季麦田里常见的一种老少皆宜***可食用的杂草
地儿菜,是40~60年代农村人最喜欢摘挖和食用的野菜。据专家讲,地儿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特别是氨基酸和纤维素,人食用后增加营养且能帮助消化。
荠荠菜——也叫油油根在村道旁或沟壑坡坎很常见
油油根,城里人叫荠菜,鲜嫩时挖来跟地儿菜一样凉拌、包饺或蒸包子都是绝好做馅的食材。用荠菜做“菜莽”,那是以菜为主做成的花卷非常好吃,蒸出来后如莽蛇盘踞,切块后让人馋涎欲滴朵颐失控。
白蒿子——生长在村道路沿或荒野农田里只在2~3月份可以摘挖食用
苦曲、蒲公英、白蒿、车前草、山蛮菁、谋鼓嘟、小蒜、野芹菜、野薄荷、榆钱钱、洋槐花、野茼花、洋姜、滴溜子、刺蓟、马蚱(马齿苋)、灰条菜,地儿菜(花地菜、光叶地菜、)捞凡圪垯、油勺菜、麦苹(别把王不留当麦苹就行)
记得小时候放学后会经常去挖野菜,江堤上,田间地头。那时候城市里有城中村和生产大队,所以有农田的地方都会长出很多野菜,有野韭菜、野芹菜、马齿苋、蒲公瑛、车前草、灰灰菜,还有野地菜、荠荠菜、野菱角、鸡蛋泡……等等,现在想起来还是实实地满足感,很怀念小时候那段
谢谢邀约。小的时侯我确实挖过野菜。六,七十年代,百姓的生活还十分困难。春天几乎是没有菜可吃。为了下饭,大人孩子们不得不向大自然寻食。
早春,天还寒冷。人们就奔向大自然。在田埂地堰向阳之处,已有一抹绿色向阳而生,向阳的背风处会有较肥厚的绿草黄花迎风生长。这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奔去,小心翼翼地剜到手,接着继续寻找,虽剜到的野菜不多。但那片冲破严寒而倔强生长的绿色的确给人带来希望。
时光推移,气温回升,草木迅速生长,各种野菜也争相竞发,这是地里的麦兰菜便在麦苗间,郁郁葱葱啦!与麦苗争抢生存的空间。人们便奔赴麦田,在麦苗间轻易地拔出很多麦兰,为麦苗的成长争出了空间。麦兰是一道下饭的好菜。挖回麦兰以后,择去黄叶,洗去泥土,在开水锅中一抄,捞出拧干,凉凉,用刀切碎,洒上咸盐,炒过的杏仁碎调匀,一道清凉爽口略带辣味的野菜做便成了。这道美味的野菜不但下饭,还清热凉血。
麦兰挖完以后,紧接着小蒜苗,蒲公英,灰灰菜,苦苦菜就接连不断的长出来,整整的一个春天,是享受各种野菜的季节。
我们爱大自然,大自然不但有美景入眼,更有带给我们温饱的食物。野菜是人们饥饿年代的救命粮,禁回忆起当初挖野菜的情景,都非常的甜蜜,就是现在有空闲的时候,在春日里,我仍然有控麦兰菜与苦苦菜的习惯。
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,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?
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,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?
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九,离农历二月二还有好些日子,这么早就开始关心二月二龙抬头,说明二月二在咱们农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,农村二月二自古有剃头理发的习俗,也有吃猪头肉的习俗,这到底有啥意思呢?又有何寓意?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“二月二龙抬头”,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1)星宿说
古人观天有28星宿,就是把天空中可以看的星星分成了28组,又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星宿区分成了四宫,每个宫中的星宿绘出了四种神兽,也就是青龙、白虎、玄武、朱雀,东宫中的青龙,分为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,角宿被认为是龙头,人们在能观看到角宿时,恰逢农历二月惊蛰前后,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。有人可能会问,惊蛰前后为什么就不能是二月一或者其他时间?这可能和古人的习惯有关,例如二月二、三月三、九月九、六月六等等,都是双的,好记又吉利。
2)民间传说
不知何年,民间帝王得罪了天庭,为了惩罚,天庭颁布法令,三年内不可以给民间降雨,这龙王也是好心,不忍心民间干旱受饥荒,偷偷给降了雨,为此被天庭打落凡间,并以民间金豆开花才可以重返天庭。
老百姓知道这个事后,自然十分的感谢龙王,就满世界找“金豆开花”,后来到了农历的二月初二,人们翻出玉米粒出来翻晒准备播种,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玉米加热就爆开了,这就是金豆开花,于是大家纷纷把炸开的玉米粒摆上了祭祀用的桌子上(一些地区为了更形象的表达出金豆,就把黄豆用糖来炒,就形成了炒糖豆的习俗),向上天祈福,希望给龙王一次重返天庭的机会。
天庭被民间的真诚所打动,释放了龙王,自这天起,就有了二月二,龙抬头的说法。
从龙抬头的民间传说中不难看出,其中包含了干旱、玉米播种、人们通过祈福,使龙王摆脱了困境,自此天降大雨。民间自古有“春雨贵如油”的说法,整个二月二龙抬头的背景是人们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,却没有雨,对农作物极为不利,没有雨大家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只能通过一些祭祀祈福活动,希望降下春雨,也就是说,人们过这个节日的目的,主要是祈雨。
二月二龙抬头,其实是一个喜庆的日子,从传说来看,民间长期忍受干旱时,通过各种祈福活动换来了龙抬头,降下了雨露,所以是值得庆祝的。
而从季节的规律变化来看,自打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同时,春天真正就来了,万物复苏,春耕拉开了帷幕,所以它是一个喜庆的“春耕节”“农事节”。
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仓满,***流。”农历二月二是春节出正后的第一个节气,又叫“农事节”,“春龙节”。农村的谚语道出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。
二月二,恰逢惊蛰前后,天气变暖,万物复苏,休眠蛰伏整个冬天的动物如蛇和青蛙,昆虫,如蚂蚁、蜘蛛等等,都开始苏醒了。休闲一冬的农民,出了正月,过了二月二这个节日,预示着春耕忙农事了。
说到二月二的习俗,我们这里有剃头的风俗,又叫“二月二,剃龙头”。这一天,开理发店的生意特别红火,可以说是人满为患。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子们,农村有个禁忌叫,“正月剃头死舅舅。”虽然没有科学道理,但大家还是遵守,所以,憋了一正月的人们都会去剃头理理发。
我们这里,二月二这天有摊咸食,吃馅饼的习惯。用小麦面粉打成稀糊,放上鸡蛋,葱花和盐适量搅匀,就可以在烙饼锅上摊咸食了。但它又不同于山东的摊煎饼,做熟后,沾醋蒜吃,别有一番风味儿。至于做馅饼盒子,也非常的好吃,我就不多说了。
过去二月二这天,农村会有许多禁忌,如太阳没出来之前是不许人们担水的。据老人们讲,说是一早人们去担水会惊了龙头。万物复苏龙抬头,龙抬头就要起飞行云布雨了。所以太阳出来之前不要惊动它。当然,现在农村的人都用上了自来水,不用再去担水,更不会惊动龙抬头了。
二月二,农村的习俗有很多,我简单地说这些,不知道你们那里二月二有怎么个说法,欢迎你来说说,交流一下。
二月二,俗话“龙抬头″。我们这里从前有撒灰地儿的习俗,就是家家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或门前撒上一套圆圈,像征粮囤,其实就是希望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。小孩这天在帽子上挂着用各种颜色做成的串串,名叫“龙尾″,胸前挂着用细高粱杆做的“小蓖儿″。属龙的人二月二前不能剪头,二月二这天剪头最吉利。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,一些迷信的习俗也随之被除消,现在,上面说的习俗己经多年没有了。
二月二日马上就要来了,二月二在农村有什么习俗?
二月二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,对于花腰妹的家乡人来说,最大的习俗就是剃头和祭龙,尤其是祭龙,是我们当地春节之后最盛大的节日了。
花腰妹的家乡是典型的彝族、哈尼族、傣族等民族集聚地,其中以彝族最多,在彝族同胞眼里,龙属于一种图腾,非常受人敬畏,为此,自古就有“二月二剃龙头,讨得一年好兆头;二月二龙抬头,大仓满***流”的俗语。
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,所有的男士要理发,表示一年开始之际为[_a***_]讨个好彩头。而几乎所有的彝族村寨则以村为单位,举行一年一度的祭龙活动,祭龙彝语为“咪嘎哈”。
因地域和民族支系不同,各地举行祭龙的日期也各不相同。按照我们当地彝族先辈留下来的老传统,我们彝族祭龙有“头龙”、“二龙”、“三龙”之分,每年农历一月份的属牛日为头龙,二月份的属牛日为二龙,以此类推。
同时,祭龙还分为“大祭”和“小祭”之分,小祭杀猪宰羊,大祭则必须宰牛。在彝族同胞眼里,祭龙节比过春节还要热闹,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春节是各家各户自己过节,而祭龙是全村人一起过节,祭龙这天不但村里的人要齐全,而且外出打工、出嫁的人都要赶回来,全村人在一起过个团圆节。
对于祭龙节的来由,我曾***访过彝族长老,说法大致相同,一是祈求风调雨顺,水源长年不枯竭,五谷丰登;二是祈愿子孙发达,六畜兴旺、丰衣足食。
祭龙除了祭祀本地土著树种龙树、青树外,还会祭祀龙潭水或古井水,晦涩的民族语言、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和繁琐的祭拜程序,无不体现着当地各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,以及对水的渴望和期盼。
节日期间,家家户户出力出物,舞龙队、花鼓队、大***队以及文艺队等全部出动,全村男女老少其上阵,穿上节日的盛装,敲锣打鼓、舞狮耍龙、载歌载舞,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欢度祭龙节,体现了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
我是花腰妹,欢迎关注我一起走进民族山区,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!(图文原创)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jsgmh.com/post/14559.html发布于 09-11